淮河入海水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与盐城市境内,自西向东,起点位于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的扁担港汇入黄海。8月29日,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澜”采访团抵达此行的最后一站江苏盐城滨海县, 奔流千里的淮河在这里汇入黄海。采访团一行在这里探访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建设情况。
8月29日上午,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了盐城滨海县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张家河闸。该工程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仓基俊介绍:张家河闸于2022年7月30日开工建设,2023年底基本建成,在2024年汛期正式发挥防洪排涝效益。张家河闸工程现已建成并正式发挥作用,滨海县城防洪标准从目前的不足五年一遇提高到十年一遇,有效保障了滨海县城的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图为张家河闸(蚌埠日报图)
与此同时,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扁担港淮河入海口,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海口枢纽工程工地上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附近水道岸边树立着“筑世纪工程 保淮河安澜”的醒目标识牌。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公司项目代建负责人刘延军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海口枢纽建成以后,扩大了淮河入海的行洪能力,设计行洪流量由2270m³/秒,提升至7000m³/秒,减轻了淮河上游的行洪压力,同时提高渠北地区排涝标准,满足入海水道非行洪期设计排涝流量1267m³/秒。”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固改造原海口闸建成27孔新南闸,新建25孔新北闸,泓道扩挖2.8km,堤防加固5.6km,批复工程概算投资约11.12亿元。
图为海口枢纽工程介绍牌
大皖新闻记者现场采访得知:1998年,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开工,2003年主体完成,结束了淮河无独立排水入海通道的历史。2025年2月15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正式开工。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战略性水利工程之一,它对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海口枢纽主体工程共分两阶段实施,2025年2月至2026年2月,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新北闸闸室、上下游连接段及相应河道、堤防工程,具备施工期导流条件。2026年3月至2027年9月,第二阶段主要完成原南北闸拆除,加固建成新南闸。截至2028年3月底,完成房屋建筑及剩余全部建设内容,具备完工验收条件。
图为淮河入海口(蚌埠日报图)
图为淮河入海口
海口枢纽主体工程于2025年2月15日正式开工。目前,新北闸复合桩及地连墙等基础处理工程已全部施工完成,正在进行闸室墩墙及上、下游翼墙等主体工程结构施工,河道工程土方开挖及堤防填筑工程穿插进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团队锚定节点目标,科学统筹部署,严格质量安全管理,以实干担当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展,确保第一阶段新北闸如期具备通水条件。
图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海口枢纽工程工地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旨在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使洪泽湖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至300年一遇,设计流量由2270m³/秒提升至7000m³/秒,有效保障淮河下游2000万群众、3000万亩农田安全。工程批复总投资439.8亿元。工程总工期7年,于2022年7月30日开工,预计2029年7月全面完工。
未来,随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全面推进,淮河下游防洪体系将愈加坚固。工程全面建成后,将有力保障淮河流域安澜,为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坚实支撑。